隨著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為許多患者最為困擾的癥狀之一。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咳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而連花清咳片作為一款創
3月18日,天智顆粒治療持續感知性頭暈(PPPD)患者臨床效應研究項目啟動會在仲景宛西制藥西峽總部召開。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中心主任、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腦病研究所副所長謝道俊教授;安徽中醫藥學會理事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澤庚教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浩科長;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曉峰老師及安徽省十幾家參與項目醫院主要研究者;南陽中醫藥學會張封嶺會長;南陽中醫藥學會張勝忠秘書長;西峽縣科技局杜謙勇局長及仲景宛西制藥相關領導參加會議。
此次項目啟動會由南陽中醫藥學會、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張仲景經方藥重點研究室聯合發起,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持續感知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種慢性前庭功能障礙性疾病,大多繼發于其他頭暈或眩暈疾病,但很多 PPPD 患者在臨床上查不出導致其發病的病因。長期慢性頭暈導致的緊張、焦慮等精神心理性因素可能與 PPPD 密切相關。
謝道俊教授介紹天智顆粒項目研究方案
謝道俊教授表示,對于持續感知性頭暈,目前西醫缺少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方法,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頭暈、眩暈等癥狀與肝的功能關系密切,天智顆粒主治肝陽上亢的中風引起的智能減退,記憶力差,思維遲緩,定向力差,理解多誤,伴頭暈目眩、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口苦咽干、腰膝酸軟等。
本課題擬基于DTI的結構腦網絡分析PPPD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的腦白質纖維變化的特異性;同時開展臨床研究,結合相關量表及血清生物標志物的改變,評價天智顆粒對PPPD的臨床療效;基于DTI及fMRI的數據,構建結構網絡及功能網絡,利用圖論的計算方法,研究試驗組與安慰劑組的腦網絡連接強度和聚類系數的變化,從神經影像學的角度探索天智顆粒干預PPPD的可能機制;并通過亞組分析,研究天智顆粒干預PPPD伴認知或情感障礙的作用機制。
南陽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伏牛山腹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孕育出醫圣張仲景、 智圣諸葛亮、科圣張衡、商圣范蠡等歷史文化名人,特別是醫圣 張仲景,勤求古訓,眾方,以仁心仁術懸壺濟世,寫就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樹立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楷模,深受后世 的敬仰和推崇。
張封嶺會長介紹南陽張仲景學術研究發展
南陽中醫藥學會張封嶺會長表示,在醫圣張仲景故里——南陽,舉行“天智顆粒治療持續感知性頭暈(PPPD)患者臨床效應研究項目啟動會”,非常有意義。南陽市中醫藥學會將與仲景宛宛西制藥一道,進一步加強與全國中醫藥專家聯系合作,助力傳統醫藥走向健康中國的中心舞臺。
張勝忠秘書長闡述南陽中醫藥文化發展淵源
南陽中醫藥學會張勝忠秘書長從《傷寒雜病論》與《本經》的歷史人文溯源方面闡述南陽在中醫中藥發展方面的歷史淵源。
現場專家討論
方案的討論環節由謝道俊教授主持,在場專家對本項目展開了熱烈討論。太和縣中醫院腦病科主任劉磊;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龍蘇生;亳州市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馬奎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陳浩等十余位專家紛紛參與討論,對本項目臨床研究方案提出問題并交流。
杜謙勇局長對仲景宛西制藥科研發展表示肯定
杜謙勇局長表示仲景宛西制藥在秉承傳統中醫精髓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核心競爭力。此次天智顆粒治療持續感知性頭暈項目研究是經典名方的二次創新,正是仲景宛西制藥守正創新的不斷實踐。
李澤庚教授應邀參加天智顆粒項目研究會
安徽中醫藥學會理事長李澤庚教授作為臨床研究方法學專家也應邀參加會議并對方案進行指導。他表示天智顆粒治療持續感知性頭暈患者臨床效應研究項目由謝道俊教授牽頭,該項目組工作人員有較好的臨床經驗,一定會通過科學嚴謹的設計和嚴格有序的管理,為項目研究交出滿意的答案。
與會專家參觀仲景宛西制藥文化展室
仲景宛西制藥始終以繼承弘揚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為己任,近年來更通過仲景品牌傳播、科技賦能、學術研究等方面進一步推動企業發展。從與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啟動“三分鐘講透經典”項目 到《天智顆粒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及全國巡講;從設立張仲景獎助學金到承辦仲景學術論壇及仲景學術思想研討會,仲景宛西制藥用使命復興仲景文化,用責任傳承仲景精神,用擔當弘揚仲景學術。
公司先后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張仲景經方藥重點研究室等研究平臺,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專項和研究課題二十多項;完成由田金洲院士牽頭,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指導的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天智顆粒治療輕中度血管性癡呆四期臨床”,研究成果由田金洲院士團隊發表在歐洲轉化醫學雜志;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開展天智顆粒治療癡呆的機理機制研究,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經典方劑的二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