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為許多患者最為困擾的癥狀之一。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咳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而連花清咳片作為一款創
藥品是用來預防、治療和診斷人體疾病,有目的的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為了適應不同臨床需求,藥品通常被制成不同劑型。生活中,常見的劑型有散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溶液劑、乳劑、混懸劑等。
當我們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有時也會根據大家的病情開具不同類型的藥品。那么,針對這么多種藥品,到底應該怎么吃?什么時間吃?用涼水還是熱水?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身邊沒水,能直接干吞服用嗎?
不建議!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將藥吃下去就可以了,當我們手邊沒有水時,干吞也是一種服藥方式。但其實,這種服藥方式是十分危險的。干吞藥品時,藥品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造成藥品滯留。滯留在食管中的藥品吸收變慢,發揮藥效也同樣減慢。嚴重時還會引起惡心、嘔吐、誤吸等現象,刺激食道、胃腸。
能用咖啡、牛奶代替水服用嗎?
不建議!用咖啡、茶水、飲料、牛奶等飲料送服藥物,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茶水和咖啡中含有鞣質,易與藥品中的某些物質發生反應,從而影響藥效。而牛奶中含有大量鈣、鐵和鎂,在腸胃中會破壞四環素類抗生素,削弱其藥效。對此,大家服藥最好還是選用白開水。當用其他溶液代替時,輕則影響藥物療效,重則影響藥物的血藥濃度而蓄積中毒。
藥片太大,能隨意掰開服用嗎?
不建議!如果仔細觀察平常吃的藥片,會發現有些藥品中間有一個劃痕。劃痕的設計是為了方便大家分劑量服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帶劃痕的藥片都可以掰開服用。像有些緩控釋片、腸溶片等藥品是千萬不能掰開服用!
服藥不宜用熱水
有些藥品遇熱后會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影響療效。以下常見六類藥物,建議以溫水或涼開水服用。
1、維生素
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因性質不穩定,遇熱后易被氧化還原分解,而失去藥效。
2、膠囊
膠囊殼的主要成分是明膠,在熱水中會溶化溶解,里面藥物迅速釋放,不僅影響口感,而且影響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宜用溫開水送服。
3、糖漿類藥物
如止咳糖漿等,熱水沖服會稀釋糖漿,降低黏度,使其不能覆蓋在發炎的咽喉等部位形成保護膜,從而使止咳等藥效大打折扣。故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水溫宜低于37℃,而且不宜多喝水。
4、含揮發成分的中藥/中成藥
金銀花、柴胡、荊芥、藿香、薄荷等許多中藥都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這就是它們具有藥用價值的揮發油,多不穩定,遇熱容易揮發和分解。很多中藥顆粒、沖劑中含有這些中藥成分,建議沖服水溫不超過40℃。
5、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易水解,隨溫度升高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形成的物質可引起類似青霉素的過敏癥狀。最好在40℃以下或用涼開水沖服阿莫西林顆粒,沖好后立即服用,不宜久放。
6、酶類、活疫苗、活性菌
制劑酶是有活性的蛋白,遇熱變性凝固,導致療效下降或消失。常用的有酵母片、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劑、復方淀粉酶口服溶液等;疫苗遇高溫會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防傳染病的作用;活性菌不耐高溫,用開水沖泡或送服可將其殺死,從而失去治療作用。這些藥物一般用低于40℃的溫水或涼開水沖服、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