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為許多患者最為困擾的癥狀之一。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咳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而連花清咳片作為一款創
白露已過,氣溫正式開始轉涼,更有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帶走高溫的同時,也吹干了空氣中的水分。在秋燥的影響下,很多人開始出現口干、咽干、唇干、皮膚干燥等癥狀。那么步入秋季之后,應該怎樣正確防范秋燥呢?
從中醫角度來講,燥是秋天的主氣,和肺相對應,所以秋季燥邪致病多累及肺臟,就容易出現與呼吸系統相關的疾病。因此防秋燥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養肺,健脾潤肺是此時保養的重點。
最簡單的可以養陰潤肺的方法就是飲食了。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能起到養生的作用。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具有養陰潤燥養肺作用的食物,如秋梨、蜂蜜、百合、枇杷、銀耳等,還能自制一些百合蓮子粥、雪梨川貝冰糖羹等適合秋天食用的粥品,既有利于消化也能潤秋燥。
還有一點特別簡單的防秋燥的方法,那就是多喝水。多喝水都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但怎樣喝?喝多少?這些你都了解嗎?喝水要講究少量多次原則,不建議“牛飲”,尤其是在運動過后。可以多喝蜂蜜水、冰糖雪梨水來起到潤燥養肺的目的。
俗話說的好:“春捂秋凍”?!扒飪觥惫倘挥械览?,但切不可為了追求秋凍貪涼,最合適的做法是根據氣溫的變化來增減衣物。秋季早晚溫差大,早晚涼颼颼,中午熱烘烘,因此早晚的時候多添件衣服,以免著涼感冒。尤其是對于年老體弱者,更應該注意溫差變化,稍不留神就容易遭致病邪侵犯。
秋季宜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雖說現在正是“貼秋膘”的時候,但是要是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增加脾胃的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所以在進補的時候因遵循“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