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為許多患者最為困擾的癥狀之一。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咳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而連花清咳片作為一款創
自上周迎來了立秋之后,明顯可感覺到天氣開始由熱轉涼,日常溫度開始逐漸下降,早上和夜晚的時候還會感覺到絲絲涼意。
其實從立秋之后,就開始步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期,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剛剛經歷了炎熱的夏季之后,免不了損耗過多,但立秋之后,天氣轉涼,濕度降低,因此“秋燥”便很容易出現。
這時人們往往就會出現口干舌燥、煩躁不安、目赤牙痛、皮膚干裂的情況,并且秋燥還易犯肺,損傷津液。所以秋季要防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便是立秋之后的養生原則。大家可按照以下這“五調”來進行做好立秋養生防燥。
飲食調養,養陰清熱
秋季飲食應該以養陰清熱為主,因為秋燥易犯肺傷、損傷津液,所以根據燥則潤質的原則,秋天的飲食結構應該以養陰清熱,潤燥止咳,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
所以可以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銀耳,乳制品等滋潤食物,少吃姜、蔥等辛味之物,不吃生冷。
運動調養,增強體質
立秋后,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可以做一些適當的鍛煉,增強體質,對身體也有著很大的益處。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比如慢跑、跳繩、爬山等。這都能起到好的效果。
精神調養,平心靜氣
秋季要順應“秋主收,冬主藏”的季節特點。以“收”為要,保持樂觀情緒,心情舒暢,以免秋季肅殺之氣影響自身。秋季可外出秋游,登高望遠,以平常心看待季節變換,平心靜氣也可防燥。
起居調養,合理睡眠
“春困秋乏”這是常說的一句古話,立秋后,入秋后,因未能及時補償夏天的損耗,所以這時人體經常精神不佳、身體乏力,睡意綿綿。因此在起居方而要合理安排睡眠時間。
進補調養,適宜平補
立秋一至,氣候開始清爽,陰陽相對平衡,所以秋季進補也有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要講究平補,主要是食用一些寒熱之性均衡的滋補藥材或食物,如沙參、玉竹、麥冬、石斛、子、桂圓、黑芝麻、紅棗、阿膠、羅漢果等等。
立秋雖至,不過夏日暑氣未盡,秋涼確到,因此我們需在飲食、運動、精神、休息等各個方面都做調整,防止燥邪入體,肺津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