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為許多患者最為困擾的癥狀之一。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咳痰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而連花清咳片作為一款創
近日“坐地鐵公交長時間戴耳機或損傷聽力”登上熱搜,這可把耳機黨嚇得不輕,一個個的都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英年早聾”。
生活中,經常在地鐵公交上看到帶著耳機在看手機刷視頻的朋友,而這類人群基本上年輕人占絕大一部分。因此看到這條熱搜時,很多人可能就會懷疑自己會不會“英年早聾”。
其實長期帶耳機對聽力還是有損傷的,并且這個習慣造成的傷害很有可能是不可逆性的。據調查,突發性耳聾在我國的發病率逐漸提高,并且發病年齡也在變得年輕化。
什么是突發性耳聾呢?
突發性耳聾是指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發病時,患者的耳朵會72小時內感覺到阻塞感,同時還伴有耳悶、耳脹等,對聽力產生影響。
其實耳朵中的毛細胞決定我們是否能聽到聲音,但把毛細胞數量是固定的,且沒有增生能力,損失一個就少一個。因此聽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如不重視,將會造成聽力的永久損害。
保護聽力,從日常生活做起
首先預防是要做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接種疫苗也是預防聽力受損的一種有效措施,日常耳道衛生要保持,盡量不要用硬的東西去挖耳道,耳機、音響等電子設備使用時也要合理,同時要減少在噪音環境中停留的時間,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對于特殊人群,比如青少年、老年人以及需要在噪音環境之下長期工作的人,做好定期篩查,這樣也能確保早日發現聽力受損的情況時能及時治療。
還有對于已經發現聽力受損的患者來說,早期干預要及時。目前,對于大多數的耳道疾病我們的醫療技術還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出現聽力損失這種不可逆轉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來幫助患者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日常還可以學習手語和唇部。
最后,希望隨著科學以及醫療技術的發展,聽力損失的人總有一天將會再次聽見這個世界各種美妙的聲音。也希望我們在生活中要尊重、理解和關心你周圍聽力受損的人。